香港国际航空学院与法国国立民用航空学院(Ecole Nationale de l’Aviation Civile,ENAC) 于2023年3月8日签署备忘录,为两校继续携手合办航空运输管理高等硕士课程的合作订立细节。
航空运输管理高等硕士课程于2017年开办,让香港、中国内地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航空管理行政人员互相交流,精进行业知识。
航空学院校长李天柱先生与ENAC副校长Nicolas Cazalis先生,于香港签署合作备忘录。航空学院课程规划及发展副总监马惟健博士及ENAC国际校长Dominique Dubourg女士一同见证签署仪式。
航空运输管理高等硕士课程最新学期于今年1月开课,共有30名学员,分别来自香港、中国内地、柬埔寨、印度、老挝、蒙古、尼泊尔、菲律宾、斯里兰卡及泰国。
香港国际航空学院(航空学院)与中国民航大学于2022年12月16日签署合作备忘录,旨在善用双方在民航培训方面的优势,加强专业知识及经验的合作交流,借此培育航空专才,为内地航空业发展作出贡献。双方将探讨合作举办培训课程,例如青年夏日营,以及有关飞行培训、航空交通管制及机场管理等领域的专业课程,为青年提供良机,协助他们开展航空事业。
香港国际航空学院(航空学院)与消防处于2022年9月30日签署合作备忘录,携手为「一带一路」航空业培育航空事故专责应急人才,以提升香港作为国际航空枢纽及培训中心的地位。
凭借航空学院的丰富人才培训经验,以及消防处处理紧急事故的应变能力、消防及救护学院内多种先进的模拟训练设施,是次合作将发挥最大的协同效应,共同为「一带一路」航空业培育应急专才,同时大大提高业界处理航空事故的行动效率。
合作备忘录由航空学院校长李天柱工程师及副消防总长 (行动支援及专业发展)吴赞良先生签署,香港国际机场服务控股有限公司行政总裁吴自淇先生及消防处处长杨恩健先生亦见证签署仪式。
吴自淇先生指出:「航空业全面复苏指日可待,随着航空交通预期的增长,处理航空事故方面的训练课程需求亦将会逐步增加。签订合作备忘录是结合消防处及航空学院的经验和专业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为支援本地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航空业向前迈进奠下良好基础,进一步巩固香港作为国际航空枢纽及培训中心的地位。」
杨恩健处长表示:「消防处的机场消防队采用国际民航组织建议的标准,为香港国际机场提供飞机紧急事故的救援和灭火服务。此外,消防处设有航空事故训练专队,积极为香港及大湾区的航空业提供各项培训课程,以促进两地人员交流及扩大专业资格互认,协助推进大湾区发展。」
香港国际航空学院 (航空学院) 宣布已获得国际民航组织 (ICAO) 的航空培训升级版方案 (TRAINAIR PLUS) 金级正式成员资格证书,肯定了航空学院开办及教授符合ICAO标准培训课程的努力。航空学院于 2022 年 6月 29 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堡举行的第五届全球航空培训暨TRAINAIR PLUS研讨会上,获颁发金级正式成员资格证书。
TRAINAIR PLUS推动全球航空培训组织合作,透过提供可用于开发航空学科标准化课程的发展方法,促进全球民用航空运输的安全、可靠及稳定的可持续发展。此方案于2010年设立,至今有逾百名成员,遍布70个地区。
航空学院校长李天柱表示:「我们很高兴获得国际民航组织授予金级正式成员资格。自2016年成立以来,航空学院已为逾180,000名本地、内地及海外学员提供多项课程。这些航空相关课程涉及范围广泛,涵盖五大培训范畴,包括航空交通管理、机场营运及管理、航空保安及安全、紧急服务及危机管理,以及基础及学术课程。我们将继续与不同业界伙伴合作,包括本地及海外教育机构及专业组织,进一步扩展培训范畴,并引入更多国际认可课程,从而更有效协助区域航空业发挥其庞大潜力。」
航空学院于2017年获得准成员资格,并于2019年晋升为正式成员。TRAINAIR PLUS最近重整成员等级标准,而航空学院在开办及教授ICAO认证课程方面达标,获授改制后的金级正式成员资格。航空学院一向精益求精,致力推动符合ICAO国际标准的课程,并积极提供多元化的营运及监管培训内容,对获ICAO予以肯定感到鼓舞。
重整后的TRAINAIR PLUS成员制度分为四个认可级别,包括铜、银、金及铂金级别。航空学院相信新制度能为业界提供更明确指引,进一步推动现代航空发展。
航空学院对于推行ICAO标准及建议措施 (SARPs) 一向不遗余力。展望未来,航空学院将透过提供更全面的ICAO培训课程,进一步支援ICAO,务求推动航空业的可持续发展;并致力获取该方案的最高荣誉铂金会员资格认证。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与香港国际航空学院有限公司(香港国际航空学院)签署为期两年的合作备忘录,携手培训航空业人才,共同研发航空领域相关项目,希望为本港航空界作出贡献。
凭借香港国际航空学院的丰富人才培训经验,以及理大在科研方面的实力,双方将紧密合作为航空业制订培训计划,并优化相关计划的具体运作及推广方面的协作。此外,合作备忘录其中一个重点是共同研发航空领域相关项目。双方会致力交流培训和研究工作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并共享培训设施和飞行模拟器等资源,以发挥最大的协同效应,共同为航空业培育未来人才。
双方在理大校园举行合作备忘录签署仪式,在理大常务及学务副校长黄永德教授及香港国际机场服务控股有限公司行政总裁吴自淇先生见证下,理大工程学院院长文効忠教授及香港国际航空学院校长李天柱工程师签署了合作备忘录。
理大工程学院院长文効忠教授称:「今次理大与香港国际航空学院合作正好为快速增长的本港航空业培训专业人才,以助行业进一步发展。我们将会共同开展多项专业培训计划和研发项目,以培养香港年轻一代成为这一支柱行业的中坚份子。」
香港国际航空学院校长李天柱工程师说:「我们可预见随著香港国际机场三跑道系统工程预计于2024年完成,将带来更多的机遇。航空业因而殷切需要更多的专才加入。我们希望透过与理大合作,吸纳有志青年投身航空业并提供培训,以支持香港及区域航空业的可持续发展。」
虽然新冠疫情为环球航空业带来挑战,但相信未来航空业的发展将会迎来不少新机遇。理大与香港国际航空学院期望透过是次合作,为本港航空业作出贡献。
为提供更佳的用户体验,学院网站正在进行系统维护及提升,部分课程可能受到影响,而暂未能报读。我们将尽快完成有关工程,不便之处,敬请见谅。如有查询,请电邮 AcademyEnquiry@hkiaaAcademy.com 或致电学院2183 2388 (星期一至星期五08:30至17:15,公众假期除外)。
香港首架自行组装及于香港注册的小型飞机 —「香港起飞」(Inspiration) 已抵达香港国际航空学院,并将于航空学院新校舍作长期展览。航空学院希望凭借「香港起飞」象征「不怕艰辛、锲而不舍」的香港精神,启发下一代对投身航空事业的兴趣,于将来为香港航空业作出贡献。
「香港起飞」这架百分百香港制造的小型飞机得以诞生,源自本地民航机师郑楚衡(Hank)的儿时梦想 — 驾驶自己制造的飞机环球飞行。郑楚衡坚持梦想,与工程师达仁(Gary)将这个飞行梦发展成 500 人团队的共同梦想。团队结合机师、工程师、地面支援后勤人员、中学生、宣传及募捐等工作人员,组装及试飞共历时八年。2015年 11 月 15 日,「香港起飞」于香港国际机场试飞成功,其后于 2016 年 8 月 28 日开展三个月环球之旅,到访 45 个机场,横跨 20 个国家,最终于同年 11 月 13 日凯旋回归,缔造多个香港「第一」的纪录:成为首架于香港自行组装、注册,并以香港作为起点及终点完成环球之旅的飞机。
「香港起飞」象征着对追寻梦想「不怕艰辛、锲而不舍」的精神,航空学院希望凭借是次展览、团队共同奋斗的故事,以及飞行计划的进程,勉励学员及年轻人逆境自强,坚持实践航空梦,就好像「香港起飞」一样克服重重困难,冲上云霄。航空学院会继续秉承双方使命,致力将航空知识及技术薪火相传,培育青年成为香港航空业的未来领袖,为业界栽培更多人才。
香港国际航空学院于 2016 年由香港机场管理局(机管局)成立,于 2019 年 12 月成为机管局旗下香港国际机场服务控股有限公司的成员之一。作为香港首间民航学院,航空学院一直致力为香港及邻近地区航空从业员及专才提供完善培训设施。为应付业界的未来培训需要,协助学员及业界人士持续进修,航空学院新增设五个培训中心,涵盖航空交通管理、机场营运及管理、航空保安及安全、紧急服务及危机管理,以及基础及学术课程。航空学院希望通过不断优化专门课程及培训范畴,培育更多人才,以支持区域航空业的可持续发展。